處理量 | 0.5-50m3/h |
---|
肇慶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
肇慶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
工藝原理
接觸氧化池出水自流入沉淀池,沉淀的污泥適當經氣提打入污泥池消化處理,沉淀池的污水主要進行泥水分離后再流入后續(xù)清水消毒池達標排放。綜合廢水自流經格柵格去大顆粒懸浮物流入廢水調節(jié)池;調節(jié)池中廢水均質均量后,通過液位計控制由污水提升泵打入水解池,利用厭氧微生物來對廢水中N、P、CODcr、BOD5等污染物進行降解。水解池出水流入氧化池,在好氧的微生物作用下,將廢水中NH4+轉化為NO2-和NO3-。又借助池內彈性填料上附著的好氧微生物的氧化代謝作用,分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,從而降低其BOD5、CODcr、等污染物指標。水解池內掛有彈性纖維復合填料以增加微生物量,池內存在高濃度的污泥混合液及生物膜,在池內有機物被兼氧菌降解,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,同時,在微生物的作用下,將有機氮和氨態(tài)氮轉化為N2和NxO氣體的過程。污泥池累積的剩余污泥消化后由抽泥泵定期清理外運,上清液回流水解池進行反硝化脫氮處理。污水處理設備總共有六部份組成:
(1)初沉池;
(2)接觸氧化池;
(3)二沉池;
(4)消毒池、消毒裝置;
污水處理工藝
3.1工藝選擇原則
3.1.1傳染病必須采用二級處理,并需進行預消毒處理。
3.1.2 處理出水排入自然水體的縣及縣以上必須采用二級處理。
3.1.3 處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(下游設有二級污水處理廠)的綜合推薦采用二級處理,
3.1.4 對于經濟不發(fā)達地區(qū)的小型綜合,條件不具備時可采用簡易生化處理作為過渡處理措施,之后逐步實現二級處理或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。
3.2處理工藝
污水處理所用工藝必須確保處理出水達標,可采用的工藝有三種:一級處理、簡易生化處理、二級處理。 一級處理針對不帶傳染病房的綜合。 簡易生化處理工藝的流程為“沼氣凈化池→消毒”。污水通過化糞池進入調節(jié)池。調節(jié)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。調節(jié)池內設提升水泵,污水經提升后進入好氧池進行生物處理,好氧池出水進入接觸池消毒,出水可達到二級排放標準,經過消毒后還可部分回用。 建議采用二級處理工藝。污水二級處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預處理、物化或生化處理和消毒三部分。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污染,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和廢氣也要進行處理。 沼氣凈化池分為固液分離區(qū)、厭氧濾池和沉淀過濾區(qū)。三區(qū)的主要功能分別為去除懸浮固體,吸附膠體和溶解性物質,進一步去除和降解有機污染物,zui后通過沉淀和過濾單元去除剩余懸浮物和降解有機污染物,保證出水質量,沼氣處理作為一種污水處理的過渡措施,未能夠達到zui終處理的目的(沼氣出水只能達到二級排放標準),一般不建議適用。 二級處理工藝流程為“調節(jié)池→生物氧化→接觸消毒”。
3.3 預處理 污水進行預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體污物,調節(jié)水質水量和合理消納糞便,利于后續(xù)處理。
3.3.1. 化糞池 用于污水處理的化糞池主要有普通化糞池和沼氣凈化池。
3.3.2 預消毒池 預消毒的目的是降低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,以減少操作人員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機會,傳染病污水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前必須預消毒。常用的消毒劑有次氯酸鈉、過氧乙酸和二氧化氯等,糞便消毒也可采用石灰。
3.3.3格柵 傳染病的格柵應選用自動機械格柵;
3.4調節(jié)池 污水處理應設調節(jié)池,連續(xù)運行時,其有效容積按日處理水量的30~40%計算;間歇運行時,其有效容積按工藝運行周期計算,調節(jié)池產生污泥定期清淘,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一同處理。
污水處理安全防護規(guī)定
1、安裝污水處理設備的室內應保持干燥、通風,不能采用自然通風的,應采用機械通風。
2、操作人員在進行操作、維修、檢修工作時,應穿工作服、戴橡皮手套,以保護皮膚。
3、污水處理設備的操作應嚴格按照操作規(guī)程正確操作,防止跑、冒、滴、漏,不可隨意改變操作順序,不然會引起設備損壞甚至危及人身安全。
4、采用二氧化氯法消毒的機構,所用的原料(鹽酸和氯酸鈉)要嚴格分開存放,并在其外包裝上做明顯標識。避免應泄露、誤操作或其它原因發(fā)生劇烈反應造成危險,如有泄露應用大量水清洗。
5、鹽酸應存放在陰涼、通風、避光處,不得與可燃材料存放在一起,并且必須保存在密閉容器內,裝卸時要輕拿輕放,不得撞擊。
6、氯酸鈉應存放在陰涼、通風、干燥的庫房內,注意防潮,不得與有機物和易燃物品存放在一起,嚴防粉末散落在地上,如不慎散落,必須立刻用濕黃沙拌和后掃干凈,要輕拿輕放,嚴禁撞擊。
7、采用氯消毒的機構,氯化系統(tǒng)的管道必須完好,連接緊密,無泄露。
8、氯鋼瓶禁止露天存放,必須存放在的庫房內。
9、機構消毒使用的氯酸鈉、鹽酸 以及所產生的二氧化氯,對皮膚和呼吸道都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,通過人的皮膚和呼吸道進入人體,能引起牙齒酸蝕病,鹽酸或氯酸鈉落到皮膚上,應立即用水沖洗,如有水皰出現要去治療;如眼、鼻、咽喉受到這些氣體刺激可用溫水沖洗和含漱;如眼睛被灼傷時,的方法是立即用大量的細水流沖洗,注意避免水流直射眼球。同時不要揉眼睛,以免酸浸入粘膜使傷勢加劇,嚴重時立即送治療。
10、如室內含有大量二氧化氯、 氯化氫等有體時,操作人員應立即離開房間,只許佩帶防毒面具的人員進入室內,打開門窗通風換氣。
11、因機構的污水含有傳染性病原菌、病毒、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質,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,所以污水操作人員在采樣和監(jiān)測污水時,應戴乳膠手套或一次性塑料薄膜手套,避免接觸污水,如不慎接觸,立即用肥皂反復洗凈被污染的皮膚及手部,或用稀84消毒液浸泡消毒。
產品優(yōu)勢
1.設備埋于地表下,上面可以進行綠化,環(huán)境美觀。
2.整個設備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。
3.可以減少占地面積,設備上方可修建停車場等,無需建廠房等設施。
4.對周圍環(huán)境無影響、污泥產生量少、噪音小于二類地區(qū)的標準。
5.操作簡便、維修方便、工藝新、效果好、使用壽命長。
6.設備可按標準布置,也可隨地形需要特殊布置。
污水處理原則
1全過程控制原則。對污水產生、處理、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。
2 減量化原則。嚴格內部衛(wèi)生安全管理體系,在污水和污物發(fā)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,內生活污水與病區(qū)污水分別收集,即源頭控制、清污分流。 嚴禁將的污水和污物隨意棄置排入下水道。
3 就地處理原則。為防止污水輸送過程中的污染與危害,在必須就地處理。
4 分類指導原則。根據性質、規(guī)模、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(qū)差異對污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。
5 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。全面考慮綜合性和傳染病污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,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,從工藝技術、工程建設和監(jiān)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(fā)性事件的能力。
6 生態(tài)安全原則。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,減少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產生和控制出水中過高余氯,保護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安全。